【世界说】美媒:美国消费者按下假日季购物“刹车键” 通胀率稍缓难以弥补长期高物价损害
中国日报网12月8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在一项最新民调中,大多数美国人表示,长期通货膨胀和高物价迫使他们削减了今年的假日季购物预算。与此同时,选择购买二手礼物的消费者人数正在增加。
美国《国会山》网站7日的报道称,蒙莫斯大学(Monmouth University)进行的这项调查显示,55%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削减今年假日季的购物清单,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2022年为46%,2021年为40%。
美国《国会山》网站报道截图
民调结果还显示,这一趋势遍及美国所有人口群体,在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人群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该群体中有2/3的受访者称会减少假日季购物,与2022年的48%相比大幅增加。蒙莫斯大学民调研究所所长帕特里克·默里(Patrick Murray)表示:“美国的通胀率可能正逐步放缓,但长期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损害已经难以弥补,不管是什么缘由,今年人们对节日送礼都更加悲观。”
虽然礼物可能会减少,但大多数美国人仍计划参加节日活动。约76%的人说他们计划播放圣诞音乐,65%的人说他们将装饰自己的家,69%的人表示他们将制作圣诞糖果、饼干和甜点。美国早间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11月的一项民调显示,38%的消费者表示“肯定”或“可能”会购买二手礼物。在一些感到经济压力的人中,这个数字上升到了46%。
去年夏天美国通胀率达到9.1%的峰值,目前虽然有所缓解但仍高于美联储的最终目标。此前,美国个人财务网站Bankrate进行一项调查显示,仍有将近60%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衰退之中。
Bankrate分析师萨拉·福斯特(Sarah Foster)表示:“经济学家们正在仔细观察美国经济增长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的下滑,而家庭则关注他们是否能够负担得起自己的需求和偶尔的购物欲,同时还有足够的余钱来实现关键的财务目标,例如为以备不时之需和未来生活而进行储蓄。”
除了假日季购物预算上的削减,个人信用卡债务更是令美国消费者的年末财政境遇雪上加霜。《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在其4日的相关报道中提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国信用卡债务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1.08万亿美元。投资银行戴维森公司(D.A. Davidson)11月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美国人在假日季伊始就已经背负着比一年前更多的信用卡债务。一家致力于帮助人们管理债务的网站Debt Hammer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8%的美国人在假期结束时将背负更多的债务。同时,信用卡平均利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拖欠率也在攀升,尤其是在30岁至39岁的人群中。
(编译:马芮 编辑:胡晓珊 高琳琳)
中新网成都12月9日电 题:印尼留学生洪婉晴:雅万高铁给家乡带来很多便利
作者 王鹏 何芦恒
“印尼和中国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联系,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也希望把中医知识带回国。”近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洪婉晴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因为对中医的喜爱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后,迫切希望学成之后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力。
图为洪婉晴在图书馆。金冠池 摄
今年28岁的洪婉晴2017年来到中国,如今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位在廖内群岛华人区长大的女孩,从小就接受了很多中医药知识。在她的记忆里,妈妈根据中医理论制作的药膳是非常美味,“枸杞炖鸡汤、八珍炖鸡汤等等,从小我就对中医感兴趣了,觉得中医很神奇”。
自从决定来中国学习,洪婉晴获得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虽然在华人区长大,但她接触最多的是闽南语,来中国必须从头学习汉语。2017年,她首先在山东大学学汉语,努力的她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通过了汉语能力测试,随后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继续学业。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觉得这里很发达。”洪婉晴告诉记者,比如在交通方面,自己长大的城市没有地铁,而中国很多城市不仅有地铁,还有高铁,“交通又方便又便宜”。中国早已普及的手机支付更让她惊异,“印尼还是使用现金和刷卡,但是中国可以手机扫码支付、刷脸支付,又方便又安全”。
来到中国之后,洪婉晴趁着课余时间前往各地游历。她喜欢爬山,对泰山、峨眉山、西岭雪山印象深刻,最喜欢的是成都西岭雪山,“印尼没有雪,这里四季分明,雪特别好看!”中国旅游景点的完善设施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爬山都有索道,印尼的山上索道比较少,需要走路”。
图为洪婉晴在校园读书。金冠池 摄
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生活在成都的洪婉晴自然也有些许不适应。在她看来,学习中文已经很难了,成都的很多同学平时还会用四川话来交流,对她来说“又新奇又困难”,不过现在她已经可以听懂50%的四川话。
在灿烂的中国文化中,洪婉晴最感兴趣的是各种丰富的节日。“在印尼我们也有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但当时我并不太懂节日背后的文化,”她笑着说,来到成都后深度融入本地文化,学习了很多历史,更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有趣。
图为洪婉晴在教室学习。金冠池 摄
课余生活中,洪婉晴喜欢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闲逛,也就此意识到这座城市的发展很快。刚来成都时,成都地铁还没有那么多线路,如今地铁线路越来越发达,“去哪里都很方便”。她还特别喜欢成都完全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对我们学生来说特别方便”。
在洪婉晴看来,如今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系越来越密切。雅万高铁、泗马大桥、莫罗瓦利工业园……她一口气给记者举了很多例子。“尤其是雅万高铁通车后,我们去万隆很快,大概45分钟就到了,以前开车要三到四个小时,中国高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我相信因为有了‘一带一路’的联系,印尼会像中国一样发展得更好。”谈及未来,洪婉晴说,自己计划毕业后回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开一家诊所,并计划做一名教师,“印尼还缺乏很多中医人才,我希望能把在中国所学的中医知识带回印尼,把中医知识推广给印尼人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