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好的科普科幻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引领他们步入科学世界。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协办的“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26日在京举行。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在线上发言。他认为有一门基础教育领域尚未涵盖的学科——未来学,应该首先被列入科普科幻教育的体系。“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思考:未来世界会是怎样的?它还有可能是别的样子吗?我们可以适应或改变未来吗?为了让未来更美好,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就是最基本的未来学思维。可以说,未来学和科幻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他以何明瀚的《恒星异客》为例,作品以“星际女孩”的成长史为线索,向小读者们展示了一幅浩瀚璀璨的、宇宙格局下的未来图景。这样的作品可以挖掘和拓展的内容就非常多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认为,少儿科幻必须做到语言和故事内容能配合读者的年龄段,《恒星异客》就具备这种独特性。他特别强调硬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也要遵循科学的基本规律,“从数学、物理、化学的普适性,生物演化的逻辑性,以及科技与社会文明的相关性来看,科幻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关注。个人认为,只有符合这些规律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仍然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但是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来努力探索。”
少儿科幻作品《恒星异客》书封。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少儿科幻作家何明瀚从一个少儿科幻作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只要它在创作时就明确地要面向少年儿童,就天然地需要创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部好的少儿科幻作品,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教育性。”他表示,《恒星异客》的主题是人类彼此之间无法心灵相通这一千古难题。这套书中讲各种各样的外星人,讲一场残酷的星际战争,讲种族之间的分歧与沟通,其实都是在反思人类,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真正走向理解与和平?脑机接口能否解决人类沟通问题,还是会造成更大的麻烦?人工智能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这些大命题都可以拆分,让孩子自主去整合和思考。
“发掘少儿科普科幻创作及出版潜力,助力科普科幻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现场嘉宾合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供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刘祚臣表示,科幻作品在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特别是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该社参与主办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都有2万多篇的投稿,中国青少年对科幻创作的热情十分高涨。《恒星异客》是写给中国孩子的科幻启蒙之作,前沿的科学概念,非凡的想象力,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充满中国元素的表达,使它在纷繁的少儿科幻作品中独具魅力。(完)
中新网成都11月27日电(尧欣雨 王鹏)11月下旬,在成都市金牛区的一家托育机构,保健员何越通过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查询着托幼机构内婴幼儿的信息情况,一旦某个幼儿出现健康异常,便可直接上传信息至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记者了解到,这是成都市近期试点的四川首个托幼机构电子信息系统,旨在进一步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
保健员何越正在查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尧欣雨 摄
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深入实施,许多家庭对生育有了新顾虑——孩子不满3岁无法上幼儿园,家长都需要工作,老人带孩子太累,送到托育机构又不放心,怎么办?在此背景下,“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让家长放心托育”成为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儿童照护指导,鼓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托育机构建立联系,定期上门对接和指导。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并于近期开启试点。
“这个系统涵盖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入托体检的医疗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相当于把托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保育日常工作集合在一起。”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保健部副主任任妍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托育机构幼儿流动性较大,该系统将把日常工作最大程度“信息化”。
“托育机构上传报表时,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在线提取数据。而因为系统上的信息是没办法修改的,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作为医疗保健机构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监管。”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工作人员胡梦娟说,该系统也将助托育机构将更多时间留给幼儿,关注幼儿健康。
记者在成都市金牛区的萌牛家托育中心看到,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儿童管理、儿童入托体检、儿童年度体检、报表管理等多个模块,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辖区内托育机构日常工作情况,并及时开展督导;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可实现婴幼儿健康档案共享;该系统还能和成都妇幼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传输对接,形成妇幼信息全市管理的完整“链条”,形成全市0-6岁常住儿童的完整健康档案。
信息系统的上线,对家长来说无疑也是好消息——他们可及时关注孩子的体检及健康状况。成都市民郑女士的孩子8个月大,正在萌牛家托育中心进行托育,她展示了家长端的系统页面,“小程序上有入园体检预约、年体检预约、健康报告、复查管理、转诊提醒等板块,不仅可以在线预约儿保,体检报告还会同步在系统中,对我们家长来说方便了不少。”
“这个系统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医育结合’,可达到‘三级共通’的效果。”任妍介绍,通过这个系统,孩子们的体检信息会推送给托育机构,同时托育机构所在的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也能接收到营养性疾病等特殊儿童的信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主动为这些孩子建立专案,协助托育机构对孩子进行管理,从而在医疗保健机构、托育机构及家长之间搭建沟通渠道,保障特殊儿童在托育机构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系统预计今年年底面向成都全市推广,最后预计可覆盖全成都3000-4000家托幼机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