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圆满闭幕。记者从闭幕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数贸会展览展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特装展位面积占比达95%。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18家企业线下参展,367家企业通过数贸会云平台在线上参加展览。1.5万余名专业采购商参会,其中境外参展商1700余人,100多个国际采购团来到数贸会现场商洽合作。论坛会议的参会人数超过1万人次。截至27日中午12时,累计入场观众达10万人次。
具体来看,本届数贸会的特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商合作,促进全球数字贸易交流。来自68家国际组织和境外商协会代表,63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名国际政要和驻华使节出席数贸会,进一步扩大了数字贸易国际交流“朋友圈”。论坛活动汇聚了100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和5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合作路径,与会的国际嘉宾纷纷表示,愿同中国一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首次举办的“丝路电商日”系列活动吸引了15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代表参加,实地考察杭州数字贸易发展情况。数贸会也让许多海外企业感受到数字贸易的影响力,据拉美一家电商平台介绍,数贸会刚开幕半天,就有上百名客商咨询入驻。
二是共促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机遇。本届数贸会参展企业包括51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3家数字贸易百强榜单企业,这些头部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全面展现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场景。如可对电站和工厂自动巡检的机器人、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仿生假肢、多模态AI卫星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亮相本次展会,为生产制造、医疗服务、产品销售、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吸引了大批境内外采购商。本届数贸会也为观众提供了诸多专业前沿的数字互动体验,数字新闻官谷小雨、提供伴游服务的机器狗等成为网红打卡点。每一名注册参展的观众都拥有了专属“数字身份”,可以现场参与AI图文创作、AR驾驶等互动新体验。
三是共享成果,汇聚数字贸易新动能。数贸会期间,100项创新类“首发”“首秀”“首展”集中呈现,涵盖了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文娱、数智出行等领域,带来了集“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盛宴。比如几分钟实现“复刻”的AI数字孪生直播技术、仅需25天就能建成的拼装型数据中心、国内首个数字人律师大模型、具备越野性能的新型房车等一批优秀创新成果首次亮相。开幕式、10场主题论坛和94场配套活动,累计发布了《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三批创新实践案例》《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杭州倡议》等各类行业报告、实践案例、规则标准、合作倡议等成果120项,推动形成更多数字贸易发展全球共识。数贸会正在成为引领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风向标。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张国亮 刘浪 叶海春) 【编辑:孙静波】
亚太地区谱写人类发展进步伟大故事
——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谢尔肯斯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亚太地区的发展与未来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近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24亚太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描绘了这一区域长期进步的美好图景,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波动,迫切呼吁为促进人类发展寻找新方向。该报告主要起草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局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谢尔肯斯(Philip Schellekens)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书面采访,就报告相关内容以及亚太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菲利普表示,亚太地区谱写出了人类发展进步的伟大故事,这一点已通过报告中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得到很好反映。该指数衡量了不同国家在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三个维度的进展,亚太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在过去30年里上升了19个百分点,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最显著的飞跃。“亚太地区取得的进展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其他统计数据可以比在较短时间内使15亿人摆脱极端贫困更有说服力。”他表示。
“作为这个快速发展故事中的一部分,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东亚地区取得积极成果,并支撑了该地区长期良好的综合表现。”菲利普表示,中国的HDI从1990年的0.48上升到2021年的0.77,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有很大关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保持了较高水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报告也指出,面向未来,亚太地区可能正蹒跚步入一个可持续发展愿景难以实现、发展空间不断受到侵蚀的时代。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新一轮技术变革风起云涌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生存威胁,都将可能破坏该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人类福祉改善成果。
菲利普表示,一方面新冠疫情在过去三年中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对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叠加地缘经济的持续分裂将可能导致全球GDP下降2%至7%;另一方面,亚太发展仍存在地区国家发展不平衡、碳密集型增长模式未得到快速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技术快速变革等亟需应对的现实挑战。
当前亚太正奋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征程,“如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有韧性和可持续的未来”正是2023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题,各方纷纷致力于在2040年建成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菲利普表示,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发展的“灵感源泉”,它是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发源地,还实现了脱贫攻坚等人类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期待该地区通过制定新的发展方式再次激励世界发展变革。
面对当前全球经贸日益碎片化、开放的多边主义陷入困境,菲利普认为,这不应导致对各国未来经济一体化前景的广泛悲观情绪,我们仍有许多工作可以做,尤其是亚太国家应发挥多样性、包容性的开放优势,加强区域跨境合作,保持贸易自由流动,特别是在服务贸易以及人员的跨国流动方面,继续收获专业化分工和贸易联通带来的发展红利,并在这一过程中再一次助推全球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另一方面,虽然出口导向型增长可通过连接外部更大市场来提供发展加速器,但当前外部市场条件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也应重视开发国内增长潜力。”菲利普表示,中国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提升质量。这是该地区更多国家可以效仿的道路,通过专业化分工、协调法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及支持创业等,加速释放国内市场潜力。
此外,菲利普还表示亚太地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通过发展“蓝色经济”,特别是渔业及旅游业来获得持续性收益,拓展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逆转疫情造成的重大社会经济影响。(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编辑:陈海峰】